第14章 考验 下

21小时前 校园 97
“凭什么!”程煜第一个不服。

就在这时,周自珩再次越众而出。他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,只是平静地看向总教官,“教官,判定失败的依据是‘无法支撑到送医’?”

“是。”

“如果,”周自珩的声音清晰而冷静,他拿出一个医疗箱,示意蓝若躺下配合,“人质的出血在跳落后我立即进行了查看,确认失血情况足以支撑到基地,”他一边说一边包扎着,动作专业,“肌肉撕裂伤得到药物缓解和固定,疼痛性休克风险被排除。”其他伤口都只是模拟实况进行包扎处理,暴露出她左肩上的旧伤的时候,他拿出一罐膏药借模拟之名,真正进行了检查、按揉和包扎。

“基地到最近的三甲医院,直升机二十分钟航程。她体内的血足够撑到那个时候。那么,是否算成功?”

总教官愣住了,他仔细看向蓝若的左肩,那包扎手法的专业性远超普通学生,绷带压力恰到好处。他之前以为只是模拟包扎,没想到……

周自珩不等他回答,又从那个小医疗包的夹层里,取出一支预充式的肾上腺素笔,语气笃定:“如果这还不够,这个可以保证她至少四十分钟内生命体征稳定。教官,我们成功了。人质,活下来了。”

整个安全屋前,一片死寂。

程煜、卫锋、沈墨等人,终于明白周自珩那九成的胜率从哪来的了,以及他脸上那种暗藏的、期待的、甚至带点挑衅的神情从何而来。

总教官死死盯着周自珩,又看了看生命体征显然被稳定住的蓝若,脸上肌肉抽搐了几下,最终,化作一声带着无奈和一丝赞赏的叹息:“……好小子!心思缜密,手段够绝!行!算你们成功!满分!后面几天泥潭训练,免了!”

这留的一手,简直不要太爽。

短暂的沉默后,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劫后余生般的兴奋!

程煜看着周自珩冷静的侧脸,恍惚间又看到了那个被迫卷入巷战,完全不管他死活直接拿对方头头撒气的身影。

卫锋看着周自珩收起医疗包,他想起了自己受伤那次,周自珩也是这样,面无表情地处理着他的伤口,高效、精准,不带多余情绪。

蓝若站在原地,左肩伤处因为药效散发着温热感,抵消了部分疼痛。她看着被众人隐约围在中心、却依旧显得格格不入的周自珩。

她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一直置身事外的人会突然加入战局,并且迅速扭转局面。但她意识到了一件事,要小心这个人。

他利用了她创造的每一个机会,执行了他计算中最优的解,甚至准备好了应对最坏情况的冷酷预案。

他看她的眼神,带着评估和利用,但不可否认,他做到了。

这个少年,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和……危险。

模拟考验的“胜利”像一剂强效催化剂,悄然改变了高二一班内部的气氛。

基地方面信守承诺,取消了后续几天原定的高强度训练,转而给了他们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,美其名曰“团队建设与复盘反思”。

第二天,实训基地边缘一片相对平坦的空地上,篝火被点燃,噼啪作响。

学生们七手八脚地尝试着搭建帐篷,生火烤肉。

动作虽然笨拙,甚至闹出不少笑话——有人把帐篷支成了歪扭的“抽象艺术”,有人被烟熏得眼泪直流,穿肉串时笨手笨脚差点戳到自己——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、略带生涩却又真实的协作感。

没有人再像以前那样理所当然地袖手旁观,指责他人,反而在互相嘲笑和帮忙中,距离无形间拉近了许多。

蓝若坐在稍远一些的折叠椅上,手里捧着一杯热水,目光沉静地观察着这一切。

她的左肩还残留着药膏的温热和绷带的束缚感,时刻提醒着她昨天那场惊心动魄的“营救”。

她的注意力,大部分都落在了那个与热闹氛围依旧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上——周自珩。

他没有参与搭帐篷和生火,只是靠在一棵树下,戴着耳机,仿佛置身事外。

但蓝若敏锐地注意到,当程煜差点把烤架弄翻时,是他不动声色地踢过去一块石头帮忙稳住;当卫锋和另一个男生为怎么引燃潮湿的木柴争执时,是他随手扔过去一个小巧的助燃块。

他并非完全脱离,而是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存在着。

蓝若在头脑中调出周自珩的入学档案,那些她烂熟于心的信息寥寥无几,仿佛被一层浓雾笼罩。

除了姓名、年龄等基础信息,家庭背景一片空白,入学记录上只有一行冷冰冰的备注:“经市教育局特批入学”。

除此之外,圣晖叛逆学生和辅导员的矛盾一直存在,只是在周自珩到来之后,辅导员更换的速度更快了,并且理由更加的“客观”——要么是“个人原因”,要么是“工作调动”。

在那之前几乎是有着明确记载的师生矛盾。

也许正是这个人,将原本的师生矛盾包装成了教师的“个人因素”。

蓝若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大腿。

这个周自珩,绝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个沉默寡言、偶尔露出獠牙的叛逆少年。

他很可能就是这群天之骄子默认的“核心”,只是他用了一种更低调的方式在掌控。

学生们热情地邀请蓝若加入他们的露天烧烤。食物在烤架上滋滋作响,香气四溢。

“蓝老师,昨天你那一跳太帅了!”一个女生一边笨拙地翻动着鸡翅,一边兴奋地说,“我们都看傻了!”

“是啊是啊,”另一个男生接口,“要不是你从窗户跳下去,卫锋他们差点就被‘包饺子’了!教官们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!”

气氛轻松而融洽。

大家看着烤得半生不熟或者焦黑一片的食物,笑着复盘昨天的惊险,言语间少了许多平日的针锋相对,多了几分共同经历后的熟稔。

蓝若微笑着接过学生递来的一串烤蘑菇,顺势将话题引向更日常的方向,看似随意地聊着各自的兴趣爱好,家庭趣事。

她不动声色地引导着,试图从话最多的程煜那里套取关于周自珩的信息。

“程煜,看你跟周自珩挺熟的,以前就认识?”蓝若状似无意地问。

程煜正啃着一根烤肠,闻言动作一顿,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,随即又恢复了大大咧咧的样子,含糊道:“啊?也不算太熟……就,不打不相识呗!”

他这含糊的态度反而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好奇。

在大家起哄和追问下,或许是氛围使然,或许是那场“共患难”削弱了心防,程煜挠了挠头,终于还是把他那次颇为丢脸的遭遇说了出来。

他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如何中了别人的圈套,如何在巷子里被围堵,如何病急乱投医喊住了恰好路过、一脸“别烦我”的周自珩。

他讲到周自珩被逼问是喊人飙车还是打架时,那副“我很忙,选一个”的欠揍表情;讲到周自珩一个人冲进去,动作快得不像话,几下就撂倒了带头那个;讲到对方拿他威胁时,周自珩冷冰冰地说“帮他打两拳,我不喜欢被威胁”;最后讲到周自珩像扔垃圾一样把混混头目扔开,然后把手机丢给他让他自己叫人,自己骑着摩托头也不回地走了……

程煜讲得眉飞色舞,刻意淡化了自己的狼狈,但周围的同学还是听出了其中的凶险和程煜当时的窘迫,发出阵阵嘘声和善意的嘲笑。

“哇,程煜你还有这么怂的时候?”

“你管自己全程挨打叫不打不相识?”

程煜脸一红,梗着脖子,反驳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。

这倒是程煜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披露他和周自珩的过往,在以往各自为政的氛围里,这种涉及个人“栽面儿”的事他绝不会提。

但此刻,在这种刚刚经历过协作、凝聚力初步形成的氛围下,分享这段往事,反而成了一种拉近距离、带有自嘲色彩的趣谈。

蓝若安静地听着,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,心中却波澜暗涌。

程煜的叙述,印证了她的部分猜测——周自珩拥有远超普通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心理素质。

他进入这个班级,绝非偶然。

那个“市教育局特批”的背后,到底藏着什么?

他和陆乾坤……会不会有某种关联?

她的目光再次越过喧闹的人群,落向树下的那个少年。

他不知何时摘下了耳机,正低头看着手机屏幕,侧脸在斑驳的树影下显得有些模糊,却又像磁石一样,牢牢吸引着她的探究,也让她心中的警惕,更深了一层。

你要是感覺不錯,歡迎打賞(TRC20/USDT) TFhS5Y8upozmJg87sqzwHrE1nybK7o5TSD
EN